与民附相遇在17年的盛夏,那是我离开学校步入社会以后到达的第一站,走进莲花池正街,抬头,“德行天下,学贯古今”八个字映射着夏日正午的阳光浮现在我眼前,伴随着夏日正午的阳光,明媚而耀眼。
随之七年,我与民附共成长,泪水与欢笑,寂静而热烈,“笑声中浮过几张旧模样”,熟悉的场景,青春的脸庞。曾经走过,甚为感怀。一起在至理楼6楼教室外的露台上背书的傍晚,不远处是淡紫色的片片云彩,阳光洒下的蓝色球场,闪闪发光的少年,和我们相互倾听鼓励着彼此的时光。记忆中依然清晰的那节自习课,恍然抬头看到窗外一道最美的彩虹……一切的一切,弥足珍贵。一届少年走过,还有另一群阳光的少年,继续着那段珍贵的青春。时光流走,留下彼此一点一滴的成长。
还记得曾经和我说自己要当外交官的同学后来真的去了外语学校,我看到她参加着模拟联合国大会,去非洲做志愿者倍感骄傲;那个总在班上搞起模仿秀的搞笑男孩儿,后来总是看到他在朋友圈发着怀念民附的抒情小作文;那时在合唱团唱歌的“民附天使”,大学里依然加入合唱团四处演出,光芒万丈;那个曾经踌躇满志、内心柔软而又坚韧的女孩去了上海,朝着她的律师梦迈进……当我看着现在的大家再回忆起从前时,一瞬间发现,似乎大家都在曾经自己所追求的那条路上一往直前。
21年从民附毕业少年们说,那时的他们踌躇满志,满怀憧憬,如今,又是一个三年,他们似乎距离现实又近了一步,我们曾在课堂上看着窗外的松鼠出神时做过的白日梦,如今正在一点点落地。三年又三年,是民附少年们从懵懂走向成熟的三年,是携带着的理想走进现实的三年。每一年,看着民附的喜报,都会想起曾经一位从初中就在民附上学的同学曾站在课桌前带着眯笑的眼睛对我说:“我们学校真是一年比一年好。”
是切身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了,“做有生命温度的教育”是所有站在民附讲台上的老师真正在践行的使命,老师们的温度传递给同学,同学们携带着这一份温度不断前行。当我们走进民附,总会看到老师办公室的桌子上留着学生写下的可爱小纸条:留言问作业或者寻找老师的倾听与帮助——和曾经的民附少年们一样,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依然拉得很近,在人生最珍贵的时光里,这难以言喻的温度一直延续,青春也依旧停驻在民附的时光里。日落的光芒照进走廊,温暖着教室外凌乱而有序堆放着的书袋,路过学校后方的小路,看到有两位少年趴在露台栏杆前,遥望着霞光。民附十年,依然有更多的少年在这里前行着,勇敢着,成为了灿烂且充满温度的人。
商山之上,南菁中学的学子曾走过的石板路旁,依然环绕着朗朗书声;林徽因和梁思成走过,留下古色生辉的民族大学大门,向着众多优秀的莘莘学子敞开;周恩来总理走过,“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箴言依然镌刻在民附的图书馆前,一届又一届的民附学子走过,留下他们不可复制的青春年华,也铸就了民附一年又一年的辉煌。
那个时空未曾改变,众多的青年学子们从民附出发,走向不同的光明未来里,山茶花仍旧在同学少年们读书声中盛放,这并不是一哄而散的青春,而是有完美后续的芳华。
10周年之际,民附,我们再次出发,重新启航,驶向更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