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付老师:
展信安。
六月一别,已不知何日能再相聚。
您常说毕业后,一切都是“昔人已辞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想必此时的民附,银杏已是渐渐褪去夏日的葱郁,显露出些许温和的金色了。可惜昔人已去,这满园秋色里又会有新人的笑语,作为青春更迭的最佳接力。
虽已步入大学校园,我却常常回想起与您朝夕相处的三年高中时光,回想起每一堂带有阳光清风气息的语文课,回想起校园里总也开不败的山茶……
那是青春里最迷茫苦闷的三年,却也是人生中最专注奋进的三年。
也是这样的一个九月,也是同样的一个秋天,三十七个孩子第一次与您相见。不同的是,如今的孩子已离开家乡,在千里之外,作为即将独当一面的青年,思念着那段与您共度的三年岁月。
第一次遇见,是一个永远向阳的教室,三十七个懵懂孩子和您;第一堂语文课,是诗词歌赋的风雅;第一个运动会,是您永远热情的加油声;第一次高考,是您考场外不论风雨的等待与期许;第一次离别,是毕业典礼上无言的微笑……三年里,您同我们一起见证了无数个“第一次”,可我们都还记得,这也是您第一次当老师,第一次与这么多孩子朝夕相处,第一次学会和自己的学生告别。
学会告别,这是您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课。
您说,要学会告别昔日的同学和老师,明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您说,要学会告别高考的成败,懂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您说,要学会告别曾经的自己,希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米兰·昆德拉曾在书中写到“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又是九月,可如今的我们与您,却已是天各一方。我望着烟台那广袤的海岸线和澄澈的蓝天,想到远在南方那有着连绵山丘和深远蓝天的故乡。想到三年前的九月,您和我们,一同成为民附的一员。三年来的每一天我们都同您一起成长,一起经历快乐与悲伤,一起体验奋斗和失败。当青春学子的热血撞上青年教师的理想,往往也都伴随着磕碰与棱角,可还等不及我们对您说一句对不起,高中生活便已匆匆与我们告别。我们离开校园,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离开父母,离开这四季如春的故乡。也许有一天,那民附的您也会在一个平凡的早晨,迎着朝阳绽放,如同我们一样,在不同的天空下,不同的岗位上,迎着每日初升的太阳,绽放万丈光芒。
付老师,您是否认真坐过一次火车,认真注视过来往身旁的旅客?人的一生,与其说是一次旅行,不如说是一趟火车,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起点,不同的终点,没有人可以永远陪伴着我们,在每一个站台我们都需要学会离别,并一个人继续勇敢的往前走,面对新站台新朋友以及新的一段生活。在这一站,您从我们的火车离开,前往了新的轨道,面对所有的新面孔,您是否还会怀念那三十七个曾与您并肩的旅友呢?
千言万语,全化作一颗心,从春夏秋冬到万水千山,从遥远北方到迢迢南乡,从学子乡愁到师长牵挂。
我时常梦忆那青葱年华,看着故乡整个城市的阳光迁移,看着光从窗外茶花的叶子上褪去,从您办公桌角成堆的作业本上褪去,从教室那总也擦不干净的黑板上褪去,从我的校服衣角褪去,从我的生活里褪去。
高中那与您相处的点点滴滴,所有的晨读和晚修,还有那总也做不完数不清的试题,全都和您一起,被卷入到时间的漩涡里,离我越来越远。您存在那三十七个孩子心中的回忆,是一叠叠批改认真的作业,是一本翻来覆去诵读的高中必备古诗文,是一次又一次的谈心,是我们都还记得的——您三年以来的每一份关心。
这短短的三年,像一个转瞬即逝的春天,仿佛我们都还意趣未尽,便已踏上了漫漫征途。
回忆中,那略显拥挤的教室,方寸讲台上您热情洋溢的讲授,南方五月的热风吹动你手中紧握的课本,似乎所有的十八岁都融合为每一次书页间的闭合舒展。
这是永远的夏天,是永远的曾经,是一次时间的旅程。有人将青春的沙漏悄悄倒置在这平淡的生活之中,您的每一句话便都随着沙子下落,沉沉坠在我的心底。最后的沙粒终于在三十七个孩子告别您时落下,完整了整个青春的勇敢一跃。时间似乎有意被拉长,长得让每个人都热泪盈眶,长的似乎下一秒便成为了永恒。
永恒的青春,永远地告别。
十八岁的兰波离开他小小的家乡,踏上前往巴黎的慢火车,汽笛声穿透白色的蒸汽,扑面而来的所有皆是未知,兰波悄悄在硬皮桌板上写下了“生活在别处”。
十八岁的我们,等待尘埃落定,等待一个抉择,等待一次重遇,泪水混合着激动的心情,一瞬间似乎有什么东西终于埋进了每个人心底。
没有人知道十八岁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因为生活总是在别处。但我总也希望您会一直陪伴我们,陪伴您的每个学子,作为我们心中那永不灭的灯塔,在黑暗中,成为点亮泪水的一束永恒阳光。
中秋将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鲁文然